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博亚百万美金大奖是真的吗 > 新闻动态 >
“三天见了20家中介,没有房东愿意租给老人”
近日,一则关于“60岁以上老人租房难”的新闻近日冲上热搜,撕开了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道隐痛:当年轻人还在为买房焦虑时,老年人连租房的权利都在被系统性剥夺。房东的“宁愿空置也不租”背后,不仅是市场理性的选择,更是一场由社会偏见、制度缺失与死亡忌讳共同编织的对老人的围剿。
“70不留宿,80不留饭”这句古谚在租房市场演变为赤裸裸的年龄歧视。
房东的担忧看似“理性”:老人可能摔倒、突发疾病,甚至去世导致房屋贬值;老年人记性差、自理能力弱,沟通成本高;更有人直言忌讳“凶宅”,认为老人死亡会带来“晦气”。
北京、上海等城市的中介透露,超过60岁的租客被直接拒绝的概率高达80%,部分公寓甚至将年龄门槛卡在40岁。
然而,这种“风险论”本质是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。
数据显示,中国近30%的老年人没有自有住房,需依赖租赁市场,但市场却以“一刀切”的方式将他们拒之门外。
正如上海法院在一例判决中指出,这种行为“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,但法律却未明确禁止年龄歧视,形成道德与法理的矛盾。
法律赋予房东选择租客的自由,却未对老年群体提供针对性保护。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禁止歧视,却无细则约束租房市场。
房东的担忧更多源于责任界定模糊:若老人在屋内摔倒,责任如何划分?
尽管法律明确房东只需确保房屋安全,但现实中家属追责的案例让房东宁可“避而不租”。
更荒诞的是,对“凶宅”的恐惧成为拒绝老人的核心理由。
一位房东因老人病逝导致房屋贬值50%后,直言“再也不敢租给老人”。
这种对死亡的过度忌讳,暴露了社会文化的深层痼疾——将衰老与死亡视为“不祥”,进而将老年人边缘化。
当前租赁市场对老年人几乎零保障。
政府推出的老年公租房数量有限,且受户籍、收入等条件限制;适老化改造成本高,房东缺乏动力;中介平台亦无针对老年人的保险或担保机制。
反观香港,公屋制度消解了房东的年龄顾虑,而日本虽同样面临老龄化,却通过政策引导和保险产品分散风险,值得借鉴。
中国正加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,60岁以上人口将达4亿。若继续放任市场“自筛选”,未来将有数千万老人面临“租房无门”的绝境。解决之道需要多方协同:
当一位80岁的老人因爬不动楼梯想换租电梯房却被中介冷拒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困境,更是整个社会对衰老的集体逃避。
租房难的背后,是市场对弱势群体的抛弃,是制度对人性化需求的漠视。
衰老是生命的必然,而一个文明的社会,绝不该让老年人在偏见与冷漠中颠沛流离。
改变,从打破年龄歧视的潜规则开始——因为今天的他们,就是明天的我们。